2017年太阳鸟、颐和论坛其他内容请链接下面:
纯干货!太阳鸟、颐和会,院士大咖都说啥? 第1天合集
纯干货!太阳鸟、颐和会,院士大咖都说啥? 第2天合集
以下是上面1、2天合集的补充内容和粮改饲及饲料行业技术活动的精彩分享!
一 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畜禽健康养殖体系研究-一个试验
1 总体研究思路
①减少冲栏用水:半漏缝地板(专利)
②避免猪群饮水浪费
③五星级猪舍,改善饲养环境后,腹泻率减少30%-50%
2 饲料加工工艺和保藏
①膨化工艺改善饲料的利用率
A.淀粉、NPS、蛋白消化更好,饲料转化率提高4%;
B.液体教槽料在国外大型猪场约占50%,消化率提高2-3%,可以尽量减少粉尘对仔猪的不利影响。
②保藏剂:抗氧抗霉——植物精油
将叔丁基氢醌(TBHQ)、饲料级乙氧基喹啉(EMQ)、茶树油、增效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增效剂等具有抗氧和抗霉促生长成份用科学的配方技术和独特的生产工艺配制而成的高效、无毒、同时具有抗氧抗霉促生长等多重功效的新型抗氧抗霉饲料添加剂。
3试验:
①母仔一体化:母猪机体氧化损伤上升仔猪生长性能降低
②溶菌酶:溶菌酶抗菌谱广,杀灭有害菌,促进有益菌增值,显著改善肠道微生态。
A.抗体检测:试验组猪群能抵御蓝耳、猪瘟病毒野毒感染,且猪瘟超免后抗体滴度明显提高高而且整齐;
B.由上述检测结果证明:发酵溶菌酶是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参与机体免疫反应 ,抵御病毒入侵,提高抗体的滴度,对蓝耳病毒、猪瘟病毒等有显著作用。
③酵母核苷酸在仔猪教槽料中的评价估试验:酵母核苷酸对断奶后仔猪的肠道发育有促进作用
4 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5 小肽的优点
①不需消化,直接吸收,吸收速度大于等量游离氨基酸吸收速度;
②肽吸收可避免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
③肽吸收耗能低或不耗能;不增加肠道负担
④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相互独立的完全不同的机制,这种生理特性可使底物对不同生理状态及日粮变化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当动物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不能很好地吸收某种氨基酸时,可通过添加含有此种氨基酸的小肽来补充营养
⑤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微量元素作为小肽的配体可直接通过肠粘膜细胞。
⑥乳腺在合成乳蛋白所需的许多必需氨基酸都来源于以小肽形式结合的氨基酸,所以小肽对哺乳母猪特别重要。
二 饲用植物及其提取物高效应用
1 木本饲料改善猪肉风味
2 养猪行业常用的中草药
3 禽类常用的中草药制剂
4 各种精油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
5 GABA(γ氨基丁酸)促进小肠ETEC感染时IL-17的表达
6 芳香族氨基酸(TPT)
7 血清细胞因子
8 TPT可激活仔猪肠道CaSR信号通路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
9 芳香族氨基酸(TPT)比例
10精氨酸家族类物质
11谷氨酸
12 牛磺酸:牛磺酸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和饲料效率。
是怎样来的?洪先生说:“猪病是养出来的。”
洪先生指出,只有在好的环境、好的管理、好的替抗添加剂、好的免疫营养、好的无抗饲料、好的HACCP管理系统、无抗猪肉及无抗养猪,才有可能做到。
一 无抗饲料、无抗养猪、无抗猪肉
恶性的循环
二 无抗饲料下猪怎么养?
1 如何养猪不生病才是关键。
2 为什么病会这么多?
3 环境管理
4 猪场管理——应激管理
①设备管理
②用药管理
③生长监控
④引种管理
⑤食量管理
⑥繁殖管理
⑦病猪管理
㈧弱仔管理
三 替抗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
1 抗生素的危害
2 替代抗生素的产品
四 复方精油的开发
1 精油产品开发流程
①找出杀菌有效的原料,且成分与天然物相同
②找出不影响嗜口性的精油
③订出产品的使用目的
④依目的找出相乘或相加的组合
⑤找出最佳释放速度与包被方式
⑥试验室→中试→量产
⑦改良与新品开发
2 不同天然植物精油体外抑菌效果
3 不同植物精油对猪适口性的影响
4 独特的加工工艺
5 复方精油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肠道有害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热稳定性较好。
6 替抗添加剂
①鸡球虫试验
②防治赤痢试验
③祛痰止咳精油试验
7 抗生素替代品杀菌力比较
8 有益菌与有害菌的消长关系
五 抗病营养的选择与利用
1 无抗饲料的营养要求
2 建立起完整的免疫力,表明猪就开始快速的生长
3 免疫反应
①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②特异性免疫反应
4防疫机制
5 免疫激发
6 我們如何着手无抗猪肉的规划
①饲料厂HACCP及SOP
②猪场HACCP及SOP
③屠宰场HACCP及SOP
④猪肉药残检测及SOP
⑤防伪追溯系統建立
六 结论
1 病是怎么來的? 病是您养出來的!
2 最好的药是均衡能抗病的饲料。
3 最好的治药是让猪活在适温、干燥、卫生的环境中。
4 好的环境、好的管理、好的替抗添加剂、好的免疫营养、好的无抗饲料、好的HACCP体系,无抗养猪及无抗猪肉才有可能做到。
一 氨基酸的分类与功能性氨基酸的定义
1 氨基酸的分类
2 功能性氨基酸
猪功能性氨基酸是能够调节代谢途径,有益于人和动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的氨基酸,包括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以及精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哺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
二 猪功能性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
1 精氨酸和N-氨甲酰谷氨酸(NCG)
①精氨酸新的营养生理功能
②NCG的营养生理功能
2 苏氨酸
3 支链氨基酸
4 脯氨酸
①脯氨酸可上调感染猪圆环病毒妊娠大鼠C反应蛋白(CRP),激活补体,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从而调节母体的免疫机能,减少母体的炎症反应
②脯氨酸在母猪上的应用和功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5 甘氨酸
三 氨基酸需要量模型
生长肥育猪SID赖氨酸需要量模型
①基础内源性胃肠道Lys需要量(g/d)= 每日采食量×(0.417/1000)× 0.88 ×1.1
②表皮Lys损失(g/d)= 0.0045 × BW0.75
③维持的SID Lys需要(g/d)=[(每日采食量×(0.417/1000)× 0.88 ×1.1 )+ 0.0045 × BW0.75]/ (0.75 + 0.002 ×(132 -147.7))
④沉积到蛋白中Lys(g/d) =(32.28 + 3.53 × BW + 0.039 × BW2 + 0.000132 × BW3)×0.071
⑤蛋白沉积的SID Lys需要量(g/d)=(32.28 + 3.53 × BW + 0.039 × BW2 + 0.000132 × BW3)×0.071/0.596
⑥总的SID Lys需要量(g/d)= =[(每日采食量×(0.417/1000)× 0.88 ×1.1 )+ 0.0045 × BW0.75]/ (0.75 + 0.002 ×(132 -147.7))+ (32.28 + 3.53 × BW + 0.039 × BW2 + 0.000132 × BW3)×0.071/0.596
一 商品饲料中超量添加微量元素的原因
1 饲养标准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2 饲料配制过程中未充分考虑饲料原料中的必需微量元素含量;
3 配方师的对产品营养组分赋予保险系数的差异;
4 过份追求产品的商业属性;
5 微量元素以无机盐形式添加,成本低廉。
二 细菌耐药机制:
1改变细胞膜渗透性,组织药物进入细胞;
2产生导致药物失活的酶;
3改变或修改药物作用的靶点;
4把药物经外排泵排出细胞外
三 微量元素与细菌耐药性
1 交叉耐药性
2 协作耐药性
3 耐药性的传播
4饲料生产和动物生产中科学使用微量元素是实现无抗畜牧业的关键一环。
四 理想微量元素模型(ITEM)的前景展望
1 显著提高养殖业效益,减少代谢疾病所带来的隐性损失;
2 显著提升饲料品质及品牌效应;
3 显著降低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50-80% 微量元素消耗量;
4 显著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美国无抗养猪业已经使用此方案,显著提高母猪生产潜力;
5 理想微量元素模型是强化营养的重要手段。
五 ITEM的应用:
1 更简单的配方管理;
2 更稳定的使用效果;
3 更整齐的出栏均匀度;
4 普通饲料厂可产高档料;
5 标志着模块化饲料时代的到来。
一 传统观点中AGP的作用机制
1 并不是所有的抗生素都是AGP;
2 不同的动物上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
二 新观点中AGP的作用机制
1 动物吸收的营养物质多,微生物能够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
2 稳定的化学结构,相似的免疫受体结构
三 AGP的替代策略
四 精选酵母细胞壁的功能
1 精选的细胞壁产品有助于保护紧密连接的完整性
2 精选的酵母细胞壁能够增加消化道杯状细胞的数量和粘液的分泌
3 对家禽病原菌的保护作用
4 精选的酵母细胞壁能够结合几种病原菌
5 精选的酵母细胞壁有益于肠道微生物
6 精选的酵母细胞壁能够降低肉鸡回肠的产气角膜梭菌的数量
7对家禽被动免疫系统的调节
五 结论
1 抗炎症作用可能是AGP促进动物生长的主要作用方式。
2 考虑促生长型抗生素替代方案时,我们应当考虑替代物的非杀菌作用。
3 酵母细胞壁类产品在减抗背景下,是一个很好选择。
4 筛选酵母细胞壁产品时,保证酵母细胞壁结构的稳定性是决定产品特性最重要的因素。
一 现状
1 减抗与无抗
2 疏堵并举——研发抗生素替代品
3 抗生素替代思路——增强内源免疫,维护肠道健康
4 活性多糖的优势及功能
二 多糖菌株
1 高产多糖菌株(Z0206)筛选
①高分泌量:胞外蛋白多糖产量高达20g/L
②高效富硒:耐硒量高达2000 mg/L(亚硒酸钠)
2 Z0206(富硒)蛋白多糖制备
3 Z0206富硒蛋白多糖应用效果研究
4 Z0206富硒蛋白多糖微观形态分析
5 纳米单质硒简介
6 Z0206生物纳米单质硒的提纯与特性表征
7 Z0206生物纳米单质硒功能研究
8 Z0206高浓度亚硒酸钠驯化
9 Z0206生物纳米单质硒的小试生产
10 中试生产
三 总结
1 筛选得到高产多糖、耐硒菌株Z0206,多糖产量高达20g/L,耐硒(亚硒酸钠)量高达2000mg/kg。
2 以Z0206制备:(1)富硒蛋白多糖,其中硒含量为3000 mg/kg,其中纳米单质硒含量为1200 mg/kg(约40%);(2)生物纳米单质硒,其中硒含量高达40000 mg/kg,纳米单质硒含量高达16000 mg/kg(约40%)。
3 Z0206富硒蛋白多糖显著提高畜禽和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效果优于多糖与亚硒酸钠的复合效果,原因可能是Z0206富硒蛋白多糖中富含生物纳米单质硒。
4 Z0206合成的生物纳米单质硒抵抗氧化应激能力显著优于硒代蛋氨酸和化学合成纳米单质硒,原因是生物纳米单质硒可激活Nrf2-ARE抗应激通路。
5 以农副产品(玉米淀粉、豆饼粉和玉米浆干粉等)为原料,在不降低亚硒酸钠转化效率的条件下,降低发酵成本。
四 Z0206生物纳米单质硒的产业化研究与应用
1 工业发酵原料、发酵参数与工艺的研究与优化:以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中试发酵生产富硒蛋白多糖和生物纳米单质硒。
2 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研究富硒蛋白多糖和生物纳米单质硒在畜禽和水产动物上的应用效果,推进产业化。
4月16日,
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的
2017饲料行业技术交流活动
在福州聚春园会展酒店隆重举行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
由DDC营销部王仁杰、王银星整理的
会议听课笔记。
《畜牧业发展形势和技术推广体系重点工作》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全国畜牧总站站长 杨振海
一、畜牧业发展形势
1、畜牧业产值3万亿,占农业总产值1/3。
2、2016年畜牧业收益全线飘红:猪超过300元/头;蛋鸡12.3元/只,白羽肉鸡1.2元/只,黄羽肉鸡2.5元/只;奶牛小散户6T产量,1000多元/头,规模场5000元左右/头;肉牛2000元/头;绵羊150元/头,山羊300元/头。
3、2017年生猪补栏积极,产能缩减放缓,价格下行,猪粮比价9.13:1,处于盈利水平,200元/头;蛋鸡产能相对过剩,持续亏损,-1.9元/只,肉鸡受H7N9影响,雏鸡价格低,扭亏为盈,白羽肉鸡1元/只,黄羽肉鸡受疫情影响-4.5元/只,后期趋势看H7N9的影响情况;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拒收奶量都在增加,奶农收益减少,6T单产收益2289元/头,单产9吨母牛收益不到2800元/头,今年生鲜乳产量稳中有升,价格先低后高整荡上升;肉牛肉羊收益缓慢上升。
二、十三五发展目标与重点
人口规划增长,肉蛋奶需求增长,品质要求增长。
坚持生产与生态兼顾。
保供给、安全、生态。
到2020年生猪出栏500头以上要达到52%。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场要达到60%以上。推进四个发展:1、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稳定发展;2、种养结合、协调发展;3、生态循环发展绿色畜牧;4、科技创新高效发展。
三、畜牧推广体系重点工作
1、围绕绿色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2、围绕结构调整、定向粮改饲、草牧业发展。
3、标准化规模养殖。
4、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
5、草种资源的管理。
6、推进标准化建设。
7、监测预警,精准化。
《氨基酸调控仔猪肠道健康技术》
中国工程院 印遇龙院士
一、肠道健康的重要性
A、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生死亡率的50%-70%,其中肠道健康问题是主要诱因;
B、肠道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场所,也是机体防御体系的第一道屏障和应激反应中心;
C、肠道健康有利于仔猪早期断奶,可提高仔猪存活率和养猪生产效率;
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研发意义重大
调控关键技术的研发整体思路见下图
1、仔猪肠粘膜形态结构发育和断奶适应性变化规律
哺乳仔猪从1日龄到21日龄绒毛由细长、稀疏逐渐变得浓密短粗且褶皱增多;14日龄断奶导致空肠微绒毛变稀疏且褶皱减少,至W7d有所恢复;
断奶应激对肠道组织形态影响:断奶应激使仔猪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下降,并且为绒毛表面褶皱减少,微绒毛变稀疏;在14日龄断奶后第三天,肠道形态损伤最严重;
断奶后氧化应激指标显著增加。同时抗氧化系统受到抑制。肠道是氧化应激的一个主要target;作用于肠道微生物区系,造成肠道微生物紊乱,诱发腹泻,炎症等;自由基能够直接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造成肠道功能性紊乱。
2、仔猪肠上皮隐窝绒毛轴发育分化和蛋白质代谢
与哺乳仔猪相比,断奶仔猪绒毛上皮细胞中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蛋白糖基化等相关的蛋白下调的数目显著多于上调数目,而隐窝上皮细胞中与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相关的蛋白质数目显著多余下调数目。断奶对绒毛和隐窝上皮细胞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的;
糖酵解:与哺乳仔猪相比,断奶仔猪绒毛上皮细胞中与糖酵解相关的蛋白主要下调,而隐窝上皮细胞中与糖酵解相关蛋白主要上调;
Beta-氧化:与哺乳仔猪相比,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中与beta-氧化相关蛋白主要下调;
断奶下调绒毛隐窝轴三羧酸循环蛋白;
断奶下调类固醇代谢相关蛋白。
二、氨基酸调控肠道健康的关键生物学机理
1、肠道氨基酸转运利用机制(见下图)
研究发现氨基酸饥饿、精氨酸、谷氨酸或亮氨酸能诱导肠上皮细胞SNAT2的表达,而谷氨酰胺抑制其表达;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和宿主通过代谢感应互作调控GAGA信号。
2、精氨酸调控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机制
A、精氨酸不足是影响仔猪肠道黏膜发育的主要原因,而仔猪肠道黏膜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NAGS)基因表达水平低是限制精氨酸合成的关键因素;
B、精氨酸通过激活Mtor通路显著促进仔猪肠道粘膜合成蛋白质,通过提高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血管生长,有效改善肠道黏膜结构;
C、精氨酸调控小肠粘膜中与氧化应激和免疫相关蛋白,调控甘油磷脂胆、碱和肌醇等信号分子,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3、谷氨酸调控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机制
谷氨酸缺乏或添加EAAT3特异性抑制剂PDC可以改变IPEC-1细胞周期分布,通过下调EAAT3蛋白表达和Mtor/s6K1信号,抑制IPEC-1细胞增殖;
谷氨酸钠的添加能够增加空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增强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谷氨酸钠能促进上部肠道形态,促进营养(能量和铁)吸收;
谷氨酰胺增加小肠内容物中SIGA的含量,减少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细菌的含量。
三、氨基酸调控肠道健康的应用
1、精氨酸家族类物质
在美国NRC仔猪氨基酸需要量基础上,添加0.8%精氨酸使仔猪肠道绒毛高度增加40%,显著提高空肠绒毛粘膜免疫因子表达,增强肠道吸收与粘膜免疫功能。
2、阿尔法-酮戊二酸(AKG)柠檬酸
在美国NRC仔猪氨基酸需要量基础上,添加1%阿尔法-酮戊二酸能显著提高应急条件下肠粘膜ATP和能能量水平和能量储备,延缓肠道黏膜细胞凋亡和肠道功能受损。
3、精氨酸生素(NCG)谷氨酰胺二肽
日粮中添加0.125%新产品谷氨酰胺二肽和0.08%NCG能提高断奶仔猪血清精氨酸浓度20-25%,日粮增加15-18%,腹泻率减少20-25%。
4、牛磺酸:牛磺酸促进肠道黏膜发育,抗断奶应激
《猪低氮排放日粮配制技术最新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 谯仕彦教授
一、减少养猪业氮排放的措施与意义
措施:1、提高每头母猪的产肉量;2、配制氨基酸平衡的低氮日粮。
意义:1、减少豆粕的用量;2、大幅减少猪排泄物问题、氮排放、猪的饮水量、猪舍中氨气浓度;3、减少臭气排放,增加肠道健康,减少断奶仔猪腹泻;4、减少抗菌素用量。
二、日粮蛋白质水平与猪的生产性能
四、日粮蛋白质水平与氨基酸转运和肌肉蛋白质沉积
1、降低日粮蛋白质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肌肉组织重,尤其是降低6个百分点。
2、降低膳食蛋白质水平(比推荐值水平低3个百分点)将上调氨基酸转运载体的mRNA表达,以增强生长猪骨骼肌中游离氨基酸的吸收,不同肌纤维类型中转运载体的反应有所不同。
3、降低日粮蛋白会影响肌肉品质,补充亮氨酸后,育肥猪肌内脂肪含量和滴水损失降低,各组间肉色、肌肉pH值及肌纤维直径无显著变化,异亮氨酸可以促进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吸收,但是在肠道细胞中并没有观察到类似现象。
五、日粮蛋白质水平与肠道微生物
低蛋白日粮显著降低了仔猪盲肠中短链脂肪酸等发酵代谢浓度和改变肠道菌群结构。
六、低氮日粮配制的关键技术
1、净能:用净能体系配制饲粮更精准,经济。
2、蛋白质净能比:
3、氨基酸平衡
《低蛋白水产饲料的研究与发展分析》
苏州大学 叶元土教授
要点整理
1、水产饲料蛋白质含量较高,在22-52%,草鱼饲料蛋白质22-35%,鲤鱼28-38%。
是否真的需要如此高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不需要。
1、饲料蛋白质含量不等于鱼体蛋白质摄入量;
2、投喂饲料量=与体重*投饲率;
3、投喂饲料量*蛋白质含量=投饲蛋白质量;
4、鱼体每天应该摄入多少蛋白质量(营养需要)。
为什么要做这样高的饲料蛋白质含量?
1、市场:以饲料蛋白质定价,高蛋白,高价格;
2、蛋白质质量:有效蛋白质,可消化蛋白不高,以过高的蛋白质消耗满足需要;
3、营养基础:饲料以蛋白质含量作为需要量,而不是以摄食率为基础的蛋白质需要量。
如何有效控制饲料蛋白质含量?
1、市场:不以饲料蛋白质含量定价,而是以养殖效果(单位增重的饲料成本)定价机制的形成;
2、营养与饲料:
A、以蛋白质质量为基础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高效的饲料蛋白质原料是关键;
B、饲料营养素的有效平衡。
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的技术方法
1、饲料蛋白质和饲料脂肪含量的平衡(保障鱼体最低蛋白质需要量,以脂肪满足能量的需要,发挥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
2、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有效性(以氨基酸平衡性、消化利用率为依据,选择高效的饲料蛋白原料,优化饲料配方氨基酸平衡);
水温差异与饲料油脂的关系更大:
在低水温(低于15度),淡水鱼利用脂肪的能力显著增强,而利用氨基酸产生能量的能力下降;在20度以上,养殖期的积温每升降100度日,鱼类增长率就相应增减6%;且脂肪功能效率高于蛋白质;
接下来叶元土教授介绍了酶解鱼浆在代替鱼粉,配置低蛋白日粮中的研发应用;以及使用中注意事项:
《反刍动物甲烷减排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刁其玉研究员
1、背景:全国性极端气候的发生—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国际性气候问题,我国洪涝灾害肆虐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温室气体中甲烷的来源主要为自然、农业和能源,各占1/3,全球家畜每年产生甲烷8000万吨,反刍动物排放占97%。每年每头乳牛的CO2和CH4排放量分别是4074kg和117kg,全国乳牛CH4排放量为49.98万吨/年。
2、降低牛羊甲烷排放技术措施
关键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
甲烷合成的可调控因素:品种、可消化量、瘤胃发酵类型、微生物区系、环境应激、饲养策略、采食量、日粮组成、品种。
A、在一定条件下,甲烷的产量与无氮浸出物和粗蛋白成反比,与NDF和ADF成正比。
B、添加桑叶黄酮、白藜芦醇、大蒜素或茶皂素可减少甲烷排放,减少甲烷能损失,提高了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
C、地衣芽孢杆菌可以降低甲烷的排放
《主要抗生素替代物及其作用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 呙于明教授
一、抗生素及其应用
饲用抗生素应用效果:抗菌保健,提高存活率;促生长增产量、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二、饲用抗生素替代物分类
益生菌及其营养物质、病原菌黏附阻断与抑杀物质、动物免疫机能增强物质
三、主要替代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1、益生菌竞争性排除病原菌
2、黏附阻断排除病原菌
3、抑杀病原菌
4、增强动物免疫机能
5、加固肠道机械屏障
四、结束语
没有任何一种饲料添加剂可替代饲用抗生素;
综合营养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肠道健康;
空气、饲料、饮水等环境清洁是无抗养殖的关键。
《绿色安全水产饲料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
中国工程院 麦康森院士
一、引言
绿色和安全,相对应的是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保证绿色,管理体系保证安全;
绿色和安全的特征:饲料原料可持续供给,所生产的水产饲料在任何环节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危害饲养对象和养殖产品安全;
实现“绿色安全水产饲料”的途径(见下图)

二、绿色安全水产饲料生产的技术体系
2.1 提高蛋白质生物利用率----减少N排放
2.1.1 提高蛋白质生物价值----氨基酸平衡(氨基酸平衡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减少N排放)
2.1.2 提高蛋白质生物价值----添加蛋白酶
2.1.3 提高蛋白质生物价值----配方综合平衡(饲料中添加磷、柠檬酸和氨基酸螯合矿物元素,增加鱼体氮元素吸收,减少氮排泄)
2.2 高能饲料使用——节约蛋白质的左右
脂肪和糖供给不足,蛋白质大量作为能量物质被消耗;
合理的蛋能比可促进蛋白质利用率,节约蛋白,减少环境氮排放。
2.2.1 适宜蛋能比、提高脂肪含量,促进鱼体生长;
2.2.2 高脂节约蛋白效应,提高增重率。
2.3 提高磷的利用
保持磷的供给量和需要量一致 饲料营养物质供给超过动物需要量,是导致养分排出量增多的直接原因之一。
2.4 鱼粉鱼油资源的节约
2.4.1 新蛋白源的开发(高比例植物蛋白替代鱼粉);
2.4.2 新脂肪源的开发(鱼油)。
2.5 绿色环保水产饲料添加
2.5.1 诱食剂—提高摄食量,减少残饵;
2.5.2 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环境,抑制病原微生物,促进生长);
2.5.3 免疫增强剂(减少抗生素、消毒剂等违禁药物的使用)包括营养性免疫增强剂和非营养性免疫增强剂。
2.6 改进饲料加工工艺
2.6.1 提高饲料原料粉碎粒度;
2.6.2 膨化技术(见下图)
三、绿色安全水产饲料生产管理体系
麦院士建议我国全面实施GAFMP认证,请参阅:
最后是企业示范:
《饲料中化学性危害因子危害与监控》
中国工程院 沈建忠院士
一、饲料中的化学性危害因子
常见的为:药物添加剂(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等),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重金属,农药,环境污染物……
我国养殖业应关注ZEN, DON和AFB这3种霉菌毒素。
二、化学性危害因子的危害
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饲料工业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动物源食品的安全问题=饲料的安全问题;
2、药物残留的原因:违禁使用药物添加剂、过量或标签外用药、污染、药物添加剂的质量问题、违反休药期规定;
3、药物添加剂滥用的危害
养殖业、人类健康、环境生态均受到各种各样的危害。
4、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
直接危害:降低生产性能、破坏免疫功能;间接危害:在动物产品中残留和加剧残留的风险。
霉菌毒素危害的特点:普遍性、隐蔽性、微量性、蓄积性、协同性。
三、化学危害因子的检测技术
主要分两类1、仪器检测激素2、免疫快速检测技术。
四、化学危害因子的控制措施
大量、广泛、违禁使用药物添加剂是产生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生的主要原因;
源头控制是关键;
应用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逐步取消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是大势所需;
防控霉菌毒素主要措施是做好防霉和脱毒2个环节。
五、对策与建议
1、建立全国霉菌毒素污染本底数据库,完善监控计划;
2、加强代谢,毒理等基础研究,尤其是猪鸡牛;
3、重点关注隐蔽性毒素和多种毒素混合污染;
4、制定多种霉菌毒素共污染在安全限量标准;
5、良好的生产规范可有效较低霉菌毒素污染;
6、开发目标物、高灵敏、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技术;
7、开展高效霉菌毒素脱毒辣技术研究。
《食物链中铜锌营养与现代养猪生产》
四川农业大学 余冰 教授
一、食物链中铜锌的作用和转移
铜锌的营养作用: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1.1生理作用:对动物而言
铜:作为金属酶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体内代谢、维持Fe的正常代谢、参与骨的形成;
锌:作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维持上皮细胞和皮肤的健康、食欲调控、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对植物而言:
铜:是多种氧化酶的核心元素、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参与光合作用、促进花器官发育、参与氮素代谢;
锌:是酶的组分、参与光合作用和糖的运输、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提高抗逆性、参与植物生长素的代谢、促进蛋白质代谢。
对微生物而言:
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维持酶活性、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
1.2 铜锌的缺乏与过量
对动物而言(见下图)
对植物而言(见下图)
对微生物而言(见下图)
1.3 铜、锌的需要量——人
人均铜的需要量成人男性1.6mg/day,女性在1.3mg/day;
猪的需要量(见下图)
对植物而言(见下图)
1.4 铜锌的来源
猪肉中含量最多。
二、铜锌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2.1、中国,铜:仔猪小于200ppm,生长育肥猪(30-60kg)小于150ppm,生长育肥猪(60kg以上)小于35ppm;
锌:仔猪代乳料小于200ppm(以硫酸锌计算),仔猪断奶后前2周配合饲料中氧化锌形式的锌的添加量不超过2250ppm;
高铜高锌的正面效应:
1、改善生产性能;
2、提高饲料转化率;
3、降低腹泻;
4、调节促生长激素分泌。
高铜高锌负面效应
1、增加畜产品的铜锌残留量;
2、导致肝脏损伤;
3、增加粪便铜锌排放量;
4、破坏宿主肠道菌群;
5、造成土壤环境污染。
三、铜锌在养猪生产中的使用策略
1、严格按照猪不同生长阶段适量添加;
2、选用高效有机铜和有机锌;
3、改善生猪肠道健康,控制腹泻---抗病营养技术;
4、原料本底通信含量、植酸酶使用、有效利用率;
5、养殖现场控制、严格阶段饲喂、控制铜锌排放。
《植物提取物在饲料工业的研究与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蔡宝昌教授
一、饲料畜牧业用药现状
抗生素:1、增加病原菌耐药性;2、损害畜禽日常生活免疫功能;3、影响环境微生物;4、影响产品的国际贸易。
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正确引导,防止抗生素的滥用;2、强化检测工作,严格检疫执法;3、加强重点环节监管;4、开发现有抗生素的替代品。
二、植物提取物的前景与优势
植物提取物的优点:1、毒副作用小;2、群体研究方法;3、不易产生耐药性。
三、植物提取物有效的关键
1、植物源头控制;
2、植物质量控制;
3、优选提取工艺;
4、中间体控制;
5、成品质量控制。
四、植物提取物的应用案例
母猪:提升母猪健康水平,减少死胎弱仔,增加健仔数,提升仔猪育成率;
仔猪:增加免疫,改善仔猪健康状态及保育期成活率,缓解断奶应激;
禽:增强体质,提升雏禽育成率,提高蛋禽产蛋率,减少死淘。
《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现状及法规体系标准》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王黎文推广研究员
由于王老师所讲的都是法规以及管理办法,为了保证数据的权威和术语准确,所以只能以图片形式分享给大家,请参阅。
配合饲料和宠物饲料监测结果:
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质量监测结果
饲料产品质量不合格质量统计:
国产饲料添加剂和进口饲料添加剂质量监测结果(国产优于进口)
动物源性饲料原料质量监测结果:
鱼粉监测结果:
饲料中重金属含量监测结果:
饲料中禁用物质监测结果:
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王老师最后对现有的质量体系文件进行了梳理:
4月17日,
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
大连商品交易所特别支持的
2017饲料原料暨粮改饲论坛
在福州聚春园会展酒店隆重举行。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
由DDC营销部殷继勋、杨勇富、王银星整理的
会议听课笔记。
粮改饲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农业部副部长 于康震
1.深刻认识粮改饲的重大意义:粮改饲政策已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从2015年开始试点,2016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年又上升为政府工作报告36项需要量化完成的工作之一,这充分表明了粮改饲工作十分重要。粮改饲之所以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因为粮改饲不单单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事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问题,粮改饲已成为“三农”领域牵一发动全身的大政策。
(1)加快推进粮改饲是推动粮食去库存的迫切需要:巨大的粮食库存,一方面造成财政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又造成粮食的极大浪费。实施粮改饲,就是将“镰刀弯”等非优势区域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下来,从源头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进而减少玉米总产量,推动玉米去库存。
(2)加快推进粮改饲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2010年到2015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从4.9亿亩增加到5.7亿亩,玉米种植面积过大,一方面造成籽粒玉米用不完,另一方面又挤压了优质饲草种植,导致优质饲草的短缺,每年进口优质苜蓿150万吨。实施粮改饲,就是把生产籽粒玉米的面积减下来,生产市场急需要的优质草料,以养带种,增加全株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料有效供给,提升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质量。
(3)加快推进粮改饲是降低农牧业成本的现实选择。
(4)加快推进粮改饲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粮改饲以种养一产业为依托,以收储企业、饲草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生产服务业为纽带,发展订单生产,推行“企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是实现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
2.充分肯定粮改饲试点工作的显著成绩:
(1)促进了牛羊养殖增产增效。
(2)促进了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3)促进了产业扶贫和增草保畜。
(4)产生了显著生态效益。
3.系统总结粮改饲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经过两年多的试点示范,粮改饲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性很高,我们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和农业部署,进一步提炼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使粮改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亮点。
(1)坚持政策扶持,农牧协同推进。
(2)坚持规划引导,生产服务配套:稳定粮改饲的效益、大力挖掘粮改饲的潜力、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组织。
(3)坚持市场导向,明确推进原则:以养定种,合理确定粮改饲面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种植品种;规模种植,合理确定生产组织方式。
4.努力开创粮改饲工作新局面:农业部对粮改饲工作高度重视,这几年每年都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强调到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调减5000万亩以上,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到2500万亩,实现藏粮于地,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粮改饲政策将继续在“镰刀弯”和黄淮海17个省区实施,任务面积增加到1000万亩:
(1)选择推介适宜的粮改饲技术路线。
(2)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好农机补贴基础上,探索引入金融租赁赫尔融资租赁等方式,谷粒社会资本购买大型收储机械,提供租赁服务等。
(3)加快技术推广和品种研发:积极开展粮改饲模式筛选、技术培训、推广示范等活动,摸索处适宜当地的技术。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培育青贮专用品种,为粮改饲提供更多的种源选择。
(4)加快项目资金监管。
(5)加快政策宣传引导。
5.再强调几项畜牧业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粪污资源化处理支持制度、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制度、完善种养循环发展制度。
(2)大力推进奶业振兴:推动出台文件、组织开展“五大行动”(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讲好奶业故事)
(3)大力加强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
我国饲料行业科技发展进展和趋势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发
一、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是集科研、种猪繁育、饲料加工、沼气—有机肥工程、种植为一体的现代化生猪试验繁育基地。
种养结合营养循环利用工程示范:
(1)玉米植株生长试验:探究猪粪有机肥对玉米植株生长、营养物质沉积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需控制环境及其他因素试验的干扰,明确有机肥中各化学成分在植株生长中的转化。
(2)猪粪:发酵生产有机肥试验在有机肥发酵过程中定期采样,探究其中各化学成分转化。探讨维生素,微量严肃,N和C等营养物质的转化规律。
(3)消化代谢试验:探究生长猪对饲料原料中粗脂肪、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能量、Ca、P、N微量元素等消化利用率,重金属。
(4)对猪粪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通过高蛋白日粮与低蛋白日粮对比,探究日粮中N含量对N排放影响。
(5)猪粪污处理:对排泄物进行沼气、净水处理;沼渣进入发酵处理单元进行发酵制肥。
二、饲料高效利用工程:
1.猪饲料动态数据库工程的建立思路
2.猪饲料精准配置与净能需要动态模型建立研究:建立了国内首个猪饲料净能测定的技术体系。
(1)获得了一批猪的基础代谢,绝食产热数据和单一原料净能参数
(2)建立饲养标准中净能需要量动态模型
3、储存过程中谷物饲料猪营养价值变化研究方案:
4.近红外饲料有效成分定标模型:玉米DE模型转移:可以进行玉米有效成分的检测,而不仅仅是化学成分的检测。
5.枯草菌肽研发:
6.肠杆菌肽的研发:
三、肠道健康工程:膳食纤维能够改变肠道微生物组合、能够改变肠道微生物发酵能力、能改变断链脂肪酸的产量、能够改变断链脂肪酸的受体。
河南省恒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粮改饲经验交流
恒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吕孝伟
1.基本情况:泌阳县恒兴农民种植合作社,是一家集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饲草种植、收购、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专业合作社。
2.主要做法:
(1)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一是实行标准化种植。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优种优法、绿色安全”的原则,推行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发展,在种植过程中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机械化收割、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2)全程服务,严把质量关。为了保证青贮玉米的质量,合作社在组织筛选种子、种植管理,收割加工、青贮收储等关键环节,建立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全程监控体系,特别在种植环节,合作社实行技术管理包干责任制。
(3)探索青贮裹包生产模式。通过裹包机进行裹包青贮,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全株玉米的营养成分,延长了全株青贮玉米的存放期,解决了长距离的运输问题,改变了青贮饲料只能在当地销售的局面。
(4)实行订单经营模式。一是实行以销定产的“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这样一方面降低合作社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使农户的农作物获得了销售渠道,降低了农户生产风险。二是扩大产品销售区域,合作社通过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合理选定销售区域,扩大销售区域。并依托电商服务平台,宣传、推介合作社的青贮产品,通过网络销售打开了远端市场。
(5)积极承办农产品推介会。合作社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和行业评选工作,扩大“恒兴”品牌的影响力,树立良好形象。
(6)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循环模式。实施“合作社+农户+养殖企业”的产供销一体化循环模式。
3.合作社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合作社坚持以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养殖企业”的产供销一体化循环经营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民习惯种植传统粮食玉米,对专用全株青贮玉米认识不足,对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建议加大力度宣传,提高认识,引导鼓励农民种植饲用玉米。
(2)玉米秸秆青贮季节性强,时间段,秸秆饲料加工企业设备加工有限,不能满足玉米秸秆青贮实际生产需要,建议扩建青贮池等基础设施建设,购买国内外大型玉米秸秆收割加工机械。
(3)合作社、养殖企业收储资金周转困难,建议为专业收储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贷款资金重点用于收储青贮玉米秸秆的流动资金。
(4)由于贫困县所有资金要整合,影响了粮改饲项目实施的连续性。建议国家和省级层面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明确补贴范围标准,补助环节。对于贫困县区,粮改饲补贴资金时候整合要给予明确定位。
全球产业集团的战略发展与兼并重组
——世界100强案例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高皓
1.通过对福布斯富豪30年(1982-2012)年间的研究:有320个家族上榜,而过去30年只有103家持续上榜,仅占三分之一,那这103个家族与其他家族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比较得出:实业企业永远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所以坚守实业是每个企业家需要做的第一步。但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生命周期,都有它的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些成功的家族都是在他们自己既有的行业达到成熟期产生超额现金流的时候投资到下一个引领未来的快速增长的行业中去,这样才能实现外边缘代代发展的格局。
案例一:巴西首富打造世界食品帝国的战略演进
1.高主任通过案例分析3G资本集团是如何造就全世界最大啤酒公司:
(1)第一步:整合巴西本土啤酒品牌。
(2)第二步:联手英特布鲁,进军全球。
(3)第三步:兼并安海斯—布希公司;占据全球行业垄断地位。
2.3G资本的并购战略:
(1)精选标的:要么是行业龙头,具有壁垒或者品牌价值,比如亨氏、卡夫、汉堡王等;要么有持续现金流,但管理层不够优秀,比如英特布鲁、安海斯—布希公司等。
(2)投资控股:利用自有+杠杆资金,进行溢价收购,掌握控股权,为导入主动管理清除股权障碍,因此投资数量更少,也更加长久,PE投资公司往往要在5年内挤出投资回报,但雷曼愿意等10年甚至更久。
(3)减压成本:比如导入零基预算管理体系,从零开始制定预算。
(4)管理再造:比如核心高管,建立基于成就共享的精英式文化,以结果为导向,基于考评设定薪酬体系。
(5)激活人才:迅速提拔有能力的年轻人,同时裁员增效,大幅度淘汰冗员。
3.3G集团成功要素:最重要的是投资人才、维持长久合伙人关系理念和制度、长期投资、设立远大的梦想、向最优秀的人学习、永续经营企业的目标。
案例二:LVMH大并购:全球第一奢侈品集团案例
1.LVMH集团并购战略:
(1)瞄准经济周期:捕捉经济下行时期,资产价格低廉所带来的并购优势,以最低的资本成本获取最多的控制权。
(2)接力目标家族内部矛盾:借助家族/企业的内部分歧,在对手忙于内斗而无暇处理外部威胁的时候出手,或在内部联合击垮对手。
(3)利用资本结构和制度漏洞:利用收购目标股权架构以及监管法律的漏洞,通过金融衍生品出其不意地购入控制性股权。
玉米豆粕市场形势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王晓辉
1.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情况下,国内玉米价格主要依靠市场形成,价格下跌预期强烈,价格波动幅度将加大。综合分析供求关系,玉米种植成本、企业加工效益、国内外价差等情况,改革后国内玉米市场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2.政策导向: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7年国家将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深化玉米等收储制度改革”一文。继续稳步有序消化玉米库存,在2017年5月至东北地区新玉米上市前安排库存玉米销售,按照不打压市场原则确定销售价格,并合理把握销售时机与节奏,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3.宏观因素:再通胀和大宗商品价格回升。
4.基于3月31日报告数据及今年南美的供给形式,美豆将更加趋宽松,按USDA最新大豆面积预估,48蒲的单产去看,17/18年度美豆库存大概在5亿蒲以上。供给端后期天气还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如此大的供给下,后面需求端需要通过价格、利润去刺激消费。
5.大豆、豆粕:
(1)供给:国内6月份之前大豆到港供应充足,二季度到港同比增加。
(2)需求:按照目前的需求预计,二季度大豆、豆粕需求宽松
(3)压榨:远期压榨利润持续较差。
(4)远期:6月之后的大豆到港依然存在缺口,国内阶段性压力体现之后远期压榨利润需要好转刺激远期采购。
关注风险,才能行稳致远
期货市场在饲料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大连商品交易所产业拓展部 蒋巍
由于蒋老师的讲课内容信息量比较大,图表较多,也为了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大连期货交易市场的相关信息,所以原味呈现蒋老师讲课内容,请您参阅;
一、大连期货市场运行及功能发挥
建所以来交易规模,成交额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成交量15.37亿手。
大商所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豆粕玉米成交量分别居全球第一位和第四位。
二、饲料行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大商所服务饲料养殖企业的发展举措

四、大商所的下一步工作思路
精准管理和价值创造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张利庠
要点整理
一、特朗普与苏志刚的故事启发:
要真,要干;
逆袭的启发:
1、有人品才有人脉,好人好团队;
2、回归产品与价值,产品创新与客户价值重构;
乔布斯:我的激情就是创造好的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
好产品才有好市场。
3、内部管理:组织、流程、机制。
4、引领趋势:温水煮青蛙,习惯;折腾,不断创新。
5、真、干。
二、企业发展三大趋势:
1、社会资本:上市;
2、科技突破:领先;
3、资源升值:要素。
三、下面这两张PPT请您阅览:
资源升值的具体案例:
1、温氏:协整前半段供应链升值;
2、新希望:全产业链升值陷阱;
3、河南牧原:协整后半段升值;
4、安佑:专业化升值;
5、绝味周黑鸭:食品端升值。
张教授的几句庠话,与您分享:
1、凡是产业集中度低,一定是混乱的;
2、凡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一定是不规范的;
3、凡是价格大起大落,一定是分散的;
4、凡是行业最好的企业也亏损,拐点一定开始;
5、凡是大多数人都开始干的产业一定遭遇陷阱。
四个变了,四个适应:
1、发展阶段变了,现在我们就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告别野蛮增长,适应慢生活;
2、市场变了,中国由短缺现在变成了一个过剩市场,适应营销无效;
3、外部环境变了:适应对手水平更高;
4、游戏规则变了:适应大环境。
三园建设:畜牧特色小镇(比如云栖小镇)
1、畜牧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
2、建设“生态生产+精深加工+高科技研推+人才高地+金融高地+企业聚集”的现代畜牧产业园;
3、养殖、有机农产品、观光旅游。
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的内容:
精准定位(家庭农场—群体性;中型农场—个性化)、精准营养、精准服务。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下图说明):
一个中心和三大板块:
一个追溯云端数据中心,和生产者、监管部门和消费者三大板块。
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富硒产品;营养师行业;
三生有幸:农村的生态、生产、生活本身就是资源;休闲农庄;
六变: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青山变金山、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礼品;
从资源经济向产业经济、品牌经济
三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
三大结构调整(产品机构--优;生产方式—绿);
三大元素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三跨趋势(跨国、跨界、跨所有制)。
激荡的行业,饲料企业的产业选择之路
海大集团执行总裁 田丽
要点总结
一、行业发展相关环境:
1、居民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决定猪饲料将长期居于饲料领军地位;
2、核心区域增长遇到压力,其他区域发展潜力仍大,地区产业分工继续调整(2016年饲料产量61%集中在华东华南华中,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一致,同时饲料产量下跌醉的的也是这三个大区,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1%,因为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环保压力更大,去产能的步伐更快);
3、饲料大省短期内压力山大,但产业模式探索更加积极;
4、行业管理更趋规范,行业竞争要求提高,饲料企业集中度上升,规模企业比较优势突出,多由产业链延伸;
5、规模企业饲料增长率有升有降,综合经营显优势(见下图):
饲料企业的直观感受:
6、饲料代理商整合加剧,传统代理模式需要升级,靠产品、服务和其他资源留住客户(近三年,新增渠道逐年下降,新增渠道红利逐年消失,单纯靠新增渠道无法支撑增量);
7、畜禽养殖规模化是大势所趋,优质养殖企业迎来发展黄金十年;
8、水产饲料增幅将略高于饲料总体增幅(技术、管理、资本、经营能力已经成为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
9、环境压力仍大,农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紧缺,养殖发展面临攻坚战,必将逐步步入安全、健康新阶段。
二、海大产业选择和发展之路
1、世界经济在很多国家有明显恢复迹象,居民消费信心提高,企业需要将产品出口转变为对外投资;
2、国内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仍然有较大的力量和空间,将来投资升值和更新仍会带来较大的增长空间;
3、科技发展、效率提高、工业产品过剩成为常态,宏观和微观的发展比较优势都必须通过技术、质量的提升来实现;
4、劳动力并不短缺,人力成本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生活成本提高所致,因此可见民众对收入提高有期望,进而支持消费;但收入提高也因之企业对人力的需求致使就业机会减少;
5、信息传播便利性的革命性变化,大幅提高传播速度,也大幅减少了信息不对成性,企业必须对终端有精准的识别,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全面的服务,来实现良好的品牌口碑;
6、企业必须走向越来越高的精细化经营时代。
服务很重要
三、每条产品线的专业优势都将表现为综合优势
四、拥抱互联网和商业智能
|